本站訊 11月2日上午消息,據(jù)《香港經濟日報》報道,近日有調查顯示,網購的港人平均每月網購三次,消費約1227港元,網購更易引發(fā)沖動和不必要的網上消費。不過調查也顯示,在網購族當中最受歡迎的活動分別為“雙十一”、圣誕促銷及“雙十二”促銷,其中“雙十一”促銷超過香港地區(qū)之前最受歡迎的圣誕促銷。
香港地區(qū)證監(jiān)會成立的投資者教育中心于年初進行了一項調查,訪問了500名年齡介于18至54歲,并于過去六個月曾進行網購的港人,調查顯示受訪者平均每月網購三次,消費約1227港元。
調查認為,港人網購時格價雖算頗為精明及積極,約6成人士都會先了解費用、查看評價和對比價錢,不過近半數(shù)有過度花費傾向。
有27%網購的港人更表示,每月會花1500元或以上購物,必須品和非必要商品都包括在內。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網購引發(fā)沖動消費,甚至有18%的受訪者表示,曾因網購而無力清還信用卡欠賬,四分之一表示有個人貸款,平均欠債額達3.4萬元。
調查亦指出,57%受訪者認同網購容易導致不必要的花費,其中以女性和青少年尤甚,原因分別為網購的便捷性(71%)、網上推廣活動(56%)及商品種類多元化(51%)。
另外,調查顯示,79%網購族會于過去一年最少參與一次網上促銷活動,當中最受歡迎的活動為“雙十一”促銷(56%)、圣誕促銷(37%)及“雙十二”促銷(33% )。其中,“雙十一”促銷超過香港地區(qū)之前最受歡迎的圣誕促銷。
投資者教育中心總經理李博衛(wèi)稱,網上商店24小時營運全年無休,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于網上購物,同時也很容易受到廣告及產品優(yōu)惠吸引,甚至被產品評價及社交媒體上的推介所影響。他認為,消費者應厘清“想要”及“需要”的分別,制定預算和支出限制,培養(yǎng)良好的購買習慣及避免沖動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