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智能手機主機進入了用戶的日常生活,共青團中央聯(lián)合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開展的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未成年人互聯(lián)網普及率高達93.7%,69.7%的未成年人擁有自己的手機。
這樣的情況下,如何進行未成年人的網絡生活保護,成了游戲行業(yè)乃至整個社會的重要議題。
防沉迷新規(guī)制定標尺 明確未成年人游戲時長、消費等要求
相關部門更是制定了明確的游戲產業(yè)防沉迷標準:2019年11月,國家新聞出版署發(fā)布《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下文稱“通知”)》。
《通知》共提出六方面舉措:一是實行網絡游戲賬號實名注冊制度;二是嚴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網絡游戲時段時長;三是規(guī)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費服務;四是切實加強行業(yè)監(jiān)管;五是探索實施適齡提示制度;六是積極引導家長、學校等社會各界力量履行未成年人監(jiān)護守護責任。
騰訊:防沉迷新規(guī)落實加速推進,正在開展新技術探索
面對《通知》的出臺,頭部游戲廠商正在積極響應落實。記者從騰訊方面獲悉,截至目前騰訊旗下超過50款游戲落實防沉迷新規(guī),嚴格實施網絡游戲賬號實名制度和控制未成年人游戲時段時長、消費金額,預計上半年內完成騰訊運營全部移動游戲產品接入工作。
在網絡游戲賬號實名制度方面,2019年底騰訊按時完成了全部產品的實名部署,通過接口公安數據平臺,對所有用戶進行最嚴格的實名校驗。
考慮到家長與孩子經常共用手機設備的問題,騰訊在技術方面也在進一步探索。對于經公安實名認證為成年人,但是游戲內行為疑似未成年用戶可能產生的不當消費問題,騰訊也在小規(guī)模測試一項新技術:當該類用戶通過微信支付在游戲內月充值超過400元后,若想再次充值,騰訊將要求用戶進行人臉識別驗證,“人臉”一致才允許進行后續(xù)支付行為。
同時,在解決青少年游戲不當消費問題方面,騰訊方面在2018年6月發(fā)起“少年燈塔主動服務工程”,設立未成年人游戲專線客服專線,對疑似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進行主動提醒,并建立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申訴和受理機制,并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免費教育輔導服務。
未成年保護“堵疏結合” 內容源頭寓教于樂
從2017年開始,騰訊持續(xù)在未成年保護方面布局。目前,騰訊已經推出了成長守護平臺、健康系統(tǒng)和少年燈塔主動服務項目,對未成年人網絡生活的事前、事中、事后進行了全維度的覆蓋。其中,成長守護平臺的用戶已超過3000萬, “自我管理”功能日均使用量和“家長課堂”板塊瀏覽量,相較寒假前分別有150%和500%的大幅增長。
另外,騰訊游戲也在新文創(chuàng)戰(zhàn)略下力求打造文化精品,包括攜手故宮博物院、敦煌研究院、昆曲越劇藝術家等多方進行深度合作,讓游戲成為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文化、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新型載體。2018年,騰訊游戲發(fā)布 “追夢計劃”,并持續(xù)推出了《家國夢》《榫卯》《電是怎樣形成的》等一系列寓教于樂的游戲產品,題材涵蓋文化、科技、教育、公益等眾多領域,將游戲與行業(yè)場景進行跨界融合,致力于讓游戲成為傳承交流文化、激發(fā)培養(yǎng)人才、傳遞健康價值觀的載體。
作為游戲行業(yè)的代表性企業(yè)之一,騰訊近年來一直在推動游戲產業(yè)的發(fā)展,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方面,騰訊也積極地踐行著自己的社會責任,希望從產品策略、技術能力開發(fā)、平臺架構、研究分析、惡意對抗經驗五個層面分享經驗,助力構建行業(yè)健康生態(tài)。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