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e-r圖轉換為關系數據模型的過程屬于“邏輯設計階段”,主要工作是將現實世界的概念數據模型設計成數據庫的一種邏輯模式,即適應于某種特定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所支持的邏輯數據模式。
本教程操作環(huán)境:windows7系統(tǒng)、mysql8版本、Dell G3電腦。
將e-r圖轉換為關系數據模型的過程屬于“邏輯設計階段”。
邏輯結構設計是將概念結構設計階段完成的概念模型,轉換成能被選定的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DBMS)支持的數據模型。這里主要將E-R模型轉換為關系模型。需要具體說明把原始數據進行分解、合并后重新組織起來的數據庫全局邏輯結構,包括所確定的關鍵字和屬性、重新確定的記錄結構和文件結構、所建立的各個文件之間的相互關系,形成本數據庫的數據庫管理員視圖。
邏輯結構設計一般分為三步進行:
1、從E-R圖向關系模式轉化
數據庫的邏輯設計主要是將概念模型轉換成一般的關系模式,也就是將E-R圖中的實體、實體的屬性和實體之間的聯(lián)系轉化為關系模式。在轉化過程中會遇到如下問題:
(1)命名問題。命名問題可以采用原名,也可以另行命名,避免重名。
(2)非原子屬性問題。非原子屬性問題可將其進行縱向和橫行展開。
(3)聯(lián)系轉換問題。聯(lián)系可用關系表示。
2、數據模型的優(yōu)化
數據庫邏輯設計的結果不是唯一的。為了進一步提高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的性能,還應該適當修改數據模型的結構,提高查詢的速度。
3、關系視圖設計
關系視圖的設計又稱為外模式的設計,也叫用戶模式設計,是用戶可直接訪問的數據模式。同一系統(tǒng)中,不同用戶可有不同的關系視圖。關系視圖來自邏輯模式,但在結構和形式上可能不同于邏輯模式,所以它不是邏輯模式的簡單子集。
關系視圖主要有三個作用:
(1)通過外模式對邏輯模式的屏蔽,為應用程序提供了一定的邏輯獨立性。
(2)更好地適應不同用戶對數據的不同需求。
(3)為不同用戶劃定了訪問數據的不同范圍,有利于數據的保密。
(推薦教程:mysql視頻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