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大家投票,選擇一款「你未來最期待的蘋果設備」,現(xiàn)在排在第一位的大概是 iPhone SE2 —— 畢竟心心念念的 AirPods 已經(jīng)落地了。

很多人不斷提及 iPhone SE2 是有緣由的,拋開隔三差五就出現(xiàn)的一些爆料信息不說,這款三年前推出的手機也到了一個該更新的時間點,畢竟蘋果連 iPad mini 都復活了,還讓人們看到了 A12 芯片下放的可能性。
最終,這些因素綜合夾雜在一起,便描繪出一個看似真實存在的可能性:
蘋果會用新技術繼續(xù)更新 iPhone SE 產(chǎn)品線,擁有旗艦性能,但會配上中端定價。然而這個設想在很多方面都是存疑的。
蘋果并不需要一款 iPhone SE2 來填補價位段的空白
上個月,我們看到了新款 iPad mini 和 iPad Air 的出現(xiàn),也曾討論過蘋果時隔多年重啟兩條產(chǎn)品線的原因。最核心的一點,是蘋果希望去解決原有 iPad 產(chǎn)品兩極分化的問題,同時也彌補了 iPad 在 3000-5000 元價位段的空白。
但 iPhone 不一樣,表面上看這可能是一條 6000 元起步的產(chǎn)品線,可事實上,蘋果在 3000-6000 元之間同樣有對應的布局,那就是在新款出現(xiàn)后順勢降價的舊款,來應對市場對低價 iPhone 的需求。

這也是為什么,在每年蘋果公布新 iPhone 最終定價的時候,前兩代 iPhone 的身影也不曾缺席,因為這些在售的舊款 iPhone 同樣是產(chǎn)品線的組成部分,這和 iPhone 本身具備較長的生命周期有關。
所以,當下蘋果 iPhone 產(chǎn)品線構(gòu)成大致是這樣的(主要以當前型號官網(wǎng)最低起步價為標準),你在每個價位段上都能找到一款對應的設備,尤其是最新的三款,可以靠 3 種不同的存儲組合,實現(xiàn)更大范圍的覆蓋:
iPhone 7:3599 元
iPhone 7 Plus:4499 元
iPhone 8:4799 元
iPhone 8 Plus:5699 元
iPhone XR:6199 元
iPhone XS:8199 元
iPhone XS Max:9099 元去年我們曾分析,iPhone SE 之所以從官網(wǎng)下架,是因為在售的 iPhone 7 系列已經(jīng)成為比 iPhone SE 更合適的「入門級 iPhone」選擇。如今,iPhone 7 的起步價為 3599 元,正好是退市前 iPhone SE 所覆蓋的價位段,加上前者配置更高,自然也沒有繼續(xù)保留 iPhone SE 的必要性。
很多人幻想著低價全面屏,卻完全無視了生產(chǎn)成本和商業(yè)邏輯
在幾種 iPhone SE2 的傳言中,「換配置不換殼」猜測是較為合理的。它主要基于一個背景,即蘋果喜歡使用相同外形的組件來升級一款舊設備,僅僅只會調(diào)整部分核心配置和零部件,和傳統(tǒng) PC 的升級策略十分相似。
而這類產(chǎn)品在蘋果 iPad/Mac 產(chǎn)品線中也十分常見,比如每年定期更新的 MacBook 系列,還有過去兩年的 9.7 英寸 iPad,和新推出的 iPad mini 等。

但還有一種 iPhone SE2 的猜測也經(jīng)常被提及,讓很多人以為蘋果會對現(xiàn)有 SE 產(chǎn)品做一次更大的升級:
1. 繼續(xù)沿用 4 英寸大小,但會換上類似 iPhone X 系列的劉海屏設計
2. 棄用原來的 Touch ID 指紋識別,轉(zhuǎn)為使用 Face ID 方案
3. 和旗艦 iPhone 保持一致的 A12 芯片
4. 但定價僅會在 3000-4000 元范圍內(nèi)對 iPhone SE2 抱著類似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數(shù),在他們看來,只要蘋果推出這樣一款手機,肯定會引發(fā)市場轟動,并獲得非常好的銷量,理想相當豐滿。
殊不知,這種設想不僅完全脫離了對成本問題的考慮,也無視了對現(xiàn)有 iPhone 產(chǎn)品線的理解和認知。
要知道,不管是四等邊寬的全面屏設計,還是 Face ID 技術,亦或者是 A12 芯片,背后都是高成本在支撐,你很難想象它們會同時出現(xiàn)在一款定價僅在 3000 元左右的 iPhone 上。

同理,就和蘋果沒有把 iPad Pro 上的四揚聲器、120Hz 刷新率屏幕和全面屏下放到 iPad Air 和 iPad mini 上一樣,這些核心技術,或者說設計語言,是用以區(qū)分不同價位段產(chǎn)品的差異化條件。
這種差異化,不像跑分或是運存速度一樣可以用數(shù)據(jù)進行量化,但對于那些真正在使用產(chǎn)品的人來說,它們也顯得十分關鍵。
如果 iPhone SE2 真的擁有了和新款 iPhone 一樣的技術,定價還便宜很多,為什么人們還要多花幾千元去購買 XS 和 XS Max 呢?這可不是一個正常的商業(yè)邏輯。

當然,如果你忽略價格,就是想買到「一款在配置和形態(tài)上與同期旗艦相當,同時在一些不會令人在意的部分降低標準」的產(chǎn)品,我覺得 iPhone XR 就是蘋果目前給出的答案。
想想看,如今的 iPhone XR 在幾次降價潮中,也收割了相當一部分用戶。
iPhone SE 能否復活,取決于市場還是否需要一款小屏手機
三年前,蘋果 CEO 庫克正式發(fā)布 iPhone SE 的時候,已經(jīng)明確的這款手機的對應人群。
「對一些人來說,他們?nèi)匀恢幌矚g小尺寸的手機。」
另一方面,對于購機預算有限,卻又鐘情于 iOS 系統(tǒng)的新興市場用戶來說,蘋果也希望借助價格更低的 iPhone SE,搶占這部分市場份額。
當然,如前文所說,新興市場同樣可以靠已經(jīng)降價的舊 iPhone 來實現(xiàn)覆蓋,而 iPhone SE 的核心競爭力,其實只在于那塊「4 英寸的小屏幕」。
因此,唯一影響 iPhone SE2 出現(xiàn)的因素,便是這個市場還剩下多少對小屏手機的需求。

我不否認這種需求是切實存在的,畢竟我身邊就有堅持將二手 iPhone 5s 當備用機的朋友,聲稱鐘情于 iPhone 5 時代的那種獨特的拿捏手感。
但縱觀智能手機的發(fā)展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擺在眼前的現(xiàn)實結(jié)論是——絕大部分人都更鐘情于大屏手機,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應用開發(fā)規(guī)范,交互邏輯,以及智能手機的使用習慣,都因為大屏手機的出現(xiàn)而產(chǎn)生了新的變化。
而那些愿意為小屏 iPhone 買單的人——我是說真的愿意花錢買來當主力機的人,可能還不足以養(yǎng)活蘋果的一條 SE 產(chǎn)品線。

至于你在社交網(wǎng)絡上看到的,嚷嚷著要蘋果出 iPhone SE2 的人,大部分可能只是希望用一個掏錢包不肉疼的價位,就享受到和旗艦 iPhone 同等體驗的設備,還能順帶打上一個「親民」、「良心」和「性價比」之類的標簽。
但老實說,這個標簽,蘋果可能從來都不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