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電腦漢字與異體字知識庫是一個記錄文字的歷史演變歷程的站點,可以幫助學(xué)習(xí)中文的用戶研究中文字體演變和衍生的過程,進而了解漢字的奧秘所在,漢字的存在,讓歷代文化得以傳承下來;文字是一種前人對后人的提醒,更是人與人之間無聲的訊息傳遞。
漢字不同于西方國家的拼音文字,說文解字將漢字分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合稱「六書」。最基本的是象形字,字形與表達的對象相似,如:日、月、山、火、木、口…等,漢字的發(fā)展是以表意的圖畫開始,保持字形與語意間的連結(jié)。漢字是如此繁復(fù)又如此重要,如此艱深又如此瑰麗,當(dāng)時代的洪流不斷的往前推進,些許漢字也在波濤洶涌間被改頭換面,衍生出許許多多的異體字;異體字的存在,替文字學(xué)家增添了有趣的一頁,但也增加了文字使用上的復(fù)雜度,再加上這幾年電腦使用的普及化,來來往往的資訊,或許是文件或許是電子郵件,都取代了過去白紙黑字的印刷。
由于電腦上要傳遞漢字必須先將每一個漢字都編碼才能傳輸,于是,編碼空間的不足就產(chǎn)生了缺字現(xiàn)象,也就是明明存在的字,但是電腦偏偏顯示不出來,后來萬用碼(unicode )的出現(xiàn),適度的幫我們解決了這個難題,但是卻又衍生出其他應(yīng)用方面的缺憾,基于一種正本清源的使命感。
希望能夠?qū)h字做一整理整合,除了收集漢字的基本字形,部首,筆畫,構(gòu)字式等等資訊外,還將每一個漢字在不同電腦編碼下的字形對應(yīng)出來,甚至是字形間的異體字關(guān)系,或許這些資訊在目前看來,并沒有迫切的被需要著,但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面對七萬多筆漢字,我們一點一滴的補綴著,并且相信有朝一日,當(dāng)漢字徹底應(yīng)用在電腦各個層面的時候,我們的漢字整合知識庫將會帶給大家更多更有價值的資訊,也期盼亞洲文化能夠在字形字意不被混淆、遺 忘、缺漏之下,加以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