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點半之后的盒馬鮮生,和白天是兩個世界。”近日,一位網友發(fā)帖稱目睹了盒馬鮮生將當天賣不完的食物“大規(guī)模丟棄”的場面,她的母親由此“受到了近年來最大的心靈震撼”。微博發(fā)布后引起了網友們熱烈討論,認為食物被下架丟棄感到可惜和不忍,覺得“浪費資源”。也有不少微博大V對此進行了轉發(fā)并表示,銷毀是必要的負責任的做法。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任芷霓 攝
9月4日,盒馬鮮生的知乎官方認證賬號對此進行了回應,表示“左右為難”,對于銷毀臨期食品很無奈,目前已經盡力止損了。在訂貨量和實際購買量方面保持最大限度的平衡,從源頭止損當然是避免浪費的最好方式,但這方面還有很大進步的空間。
事件:盒馬處理臨期食品引熱議 有人贊同有人覺得可惜
9月1日晚,名為“小椅子Zoe”的博主表示,她發(fā)現(xiàn)21:30之后,盒馬鮮生不少新鮮飯菜、海鮮、甜品、飲料、點心從貨架上撤下,丟到小推車里拉走扔掉。而顧客提出拿走或者購買都不可以,讓人感到很浪費。“這鮮肉月餅還是熱的!”“看著身邊一箱箱食物被拉走,在持續(xù)震撼中吃完了飯。”
有微博網友表示其他的食品連鎖店也有這樣的情況,自己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也對食物被下架丟棄感到可惜和不忍,覺得“浪費資源”。
有網友提出建議,把這些當天未出售的下架產品比如糕點類,贈送給社會福利組織;或者精確計算每家零售店每日的出貨量,減少供給,然后均衡各地的供貨量。也有網友推薦相關APP,可以方便預定當日剩余食物。
同時,有網友發(fā)表了不同看法,認為盒馬鮮生下架當日未售出的食物,從食品安全角度來考慮,是正確的,并表示支持。有網友表示,對企業(yè)來說,確實銷毀是最優(yōu)解,贈送流浪漢出任何問題照樣全責,且現(xiàn)場加工熟食過了質保時間風險加大。希望將來靠技術的發(fā)展擺脫這種困境。
9月4日下午,盒馬鮮生官方賬號在知乎上回應稱,商品的損耗問題,目前已經盡力止損了,當然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任重道遠。
盒馬表示,生鮮包括蔬菜、水果、海鮮等品類的保鮮周期短,比如日日鮮類和蔬菜,儲藏周期可能只有一兩天左右,為了保證盒馬的食品最佳品嘗體感和新鮮品質,盒馬的內部質檢都是會定期及時撤下臨近保質期或僅當日售賣的商品,臨近晚上如果賣不出去是必然要銷毀報損的,至于銷毀最終的去向,肯定也是根據(jù)當?shù)夭块T的規(guī)定進行合理處理。像富含蛋白質等容易變質,但外表看不出實質的商品一律銷毀,防止帶來食品安全隱患。
關于“資源是否能在社會盡量流通及分配,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浪費”的問題。數(shù)據(jù)這方面確實還是有很大進步的空間,在訂貨量和實際購買量方面也需要最大限度的保持平衡,從源頭止損當然是避免浪費的最好方式,這方面也是所有商家和企業(yè)都要努力的。
對于過期商品的食安問題,參考一些網友的專業(yè)分析,比如河蟹死掉后會釋放毒素,蛋白質加熱也無法徹底消滅細菌,貪小便宜吃掉也是非常危險的。
永輝、家樂福:先打折再銷毀
據(jù)華龍網報道,重慶市內的家樂福、永輝等大型商超處理臨期食品是先進行打折(保質期內),賣不掉再進行銷毀處理。
在家樂福楊家坪店,該店設有專門的臨期食品銷售專區(qū),放置在這里的臨期食品都綁有帶有提示字樣的膠帶,提醒用戶在保質期內食用完畢。“我們每天有專門的人負責檢查商品,并做好相關的檢查記錄。對檢查到的臨期食品,我們會下架到臨期食品專柜做買贈或打折等方式進行銷售處理。對于破袋或立即要過期的商品我們會統(tǒng)一進行破壞性的銷毀處理,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家樂福楊家坪店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在渝北區(qū)錦橙路一家永輝生活店,部分超過生產日期1-2天的生鮮、蔬菜、水果打上了特價標簽,降價20%—50%不等。
永輝超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普通商品在臨近保質期的3/4這個臨界點時會進行打折出售,一般是正價的五折或者三折。還有一部分臨期食品可以退回廠家,廠家有處理臨期食品的專門途徑,沒有辦法退回廠家、且打折未銷售完的商品,則進行銷毀處理。
據(jù)上海新聞廣播,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聯(lián)合會會長顧振華表示,企業(yè)絕對不能銷售過期食品,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底線。但法律和專業(yè)上都沒有說過“過保質期的食品是不能吃的”。要根本解決臨保食品浪費的問題,關鍵在于厘清“不能賣”與“不能吃”之間的界限。除了保質期以外,能不能給商品再制定一個保存期?不過,在實際操作中確實有難點,企業(yè)選擇規(guī)避風險作銷毀處理也是可以理解的。
專家解答:食物過期了還能吃嗎?
平常我們逛超市,也會看到打折銷售的臨期商品。在很多人眼中,過期食品就等于變質食品,但也有人認為,只要沒異味,食品過期了也能吃。
據(jù)生命時報報道,中國營養(yǎng)學會理事、山東大學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研究所藺新英教授表示,保質期的定義是“產品在正常條件下的質量保證期限”,在保質期內,商家要對產品的質量負責,所以建議大家在保質期內食用,但保質期不是認定食物是否變質的唯一標準,還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判斷。在保質期內,食物也可能由于存放方式、環(huán)境等因素的變化過早變質;超過保質期,食物也不等于肯定變質、不能吃了,這需要自己進行判斷。
干貨。木耳等干貨類食品(國標規(guī)定含水量14%以下)在合適的條件下一般能放三四年。過期后如果沒有長毛發(fā)霉現(xiàn)象,聞起來和嘗起來都沒有異味,就可以繼續(xù)食用。需要提醒的是,這類食品一旦開封,很容易吸水回潮,加速變質。
食用油。盡管油脂看起來還沒有變色、變味,但是開蓋接觸氧氣后,油的過氧化值會逐漸上升,長期吃這樣的油,可能會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癥的風險。開了蓋的油,3個月內務必用完;倒入油壺里的油,1周之內必須吃完。
主食。主食按照含水分多少分為兩大類,水分多的有饅頭、面包等,水分少的如餅干等。面包和饅頭的保質期一般為3~7天,過了保質期,如果僅僅是發(fā)干,可以做成面包渣吃,如果發(fā)霉變酸就不能吃了。餅干含水量少,如果是密封包裝,保質期一般一年以上,只要不漏氣、受潮,即便過了期,只要味道沒變化一般還能吃。
奶制品。過了保質期的牛奶,如果呈現(xiàn)稠而不均勻的液體狀,或有凝塊、絮狀物,就要扔掉;奶粉沒有水分,保質期較長,過期時間不長,且沒有顏色發(fā)暗,肉眼可見雜質或異物,未出現(xiàn)陳腐味、霉味、哈喇味等,還可以吃;過期的酸奶如果出現(xiàn)了酒味、腐敗味、霉變味等,說明受到細菌污染,就不能喝了。
冷凍的肉和魚。在冷凍的條件下放置,魚和肉最長可存放1年。但家用冰箱會因冰箱門經常開關等因素,使冰箱內溫度發(fā)生變化,令保質期限縮短。如果有哈喇味、臭味,解凍后表面發(fā)黏,則說明不能吃了。
藺新英提醒,盡管有些食物過期后還能繼續(xù)食用,但為了保證營養(yǎng)和風味,還是建議大家適量購買,并在保質期內吃完。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紅星新聞、華龍網、上海新聞廣播、生命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