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站在怎樣的角度,今天評測的主角NEX 3,對于vivo都有著不太一樣的意義。
縱向來說,vivo用APEX與NEX兩個系列來詮釋“未來感與黑科技”,作為第二代產(chǎn)品,NEX 3的意義在于回應外界一直關心的問題:黑科技,這種憋大招的事能不能以一年一款速度推進。
vivo NEX 3能否稱得起“黑科技”?
站在橫向看,趕在蘋果9月iPhone發(fā)布會前后推出旗艦機的廠商更不多。這幾年三星把Note系列調整到8月宣發(fā),反倒是國產(chǎn)廠商選擇了正面遭遇戰(zhàn)。NEX系列首次與新iPhone、Mate 30同臺競技,除了勇氣可嘉,還得拿出點壓箱底本事。
這樣一橫一縱來看,NEX 3依仗在哪,產(chǎn)品體驗如何,自然就是我們這篇評測的重點。
外觀:比三星Note更激進
NEX 3的外觀曝光早于正式發(fā)布半個月,瀑布屏、無劉海、官宣數(shù)據(jù)99.6%的屏占比(這一數(shù)據(jù)與不同的計算模式有關),單純說正面帶來的視覺效果,這款手機確實是刷新了目前在售手機的顏值,也是vivo敢于這么早把這款手機拿出來的曝光的原因。
vivo NEX 3正面效果
至于整體觀感,除了更高屏占比之外,編輯部里小哥哥小姐姐看了一圈都感覺:這產(chǎn)品比三星還三星。之所以有這種感覺主要是因為這塊傳聞已久的“瀑布屏”、更高的屏占比以及機身一體感。
最早玩曲面屏的手機品牌是三星,這類屏幕的好處在于能在視覺上減小邊框。而NEX 3的“瀑布屏”曲率更高,在視覺上徹底去除了邊框,從手機正面來看,若不算上那窄窄的“額頭”和“下巴”,怕是滿眼都是屏了。
vivo NEX 3的“瀑布屏”
NEX 3的一體感大致能追溯到年初的APEX上,它們在那款產(chǎn)品上表達了無開孔設計理念,順勢把一部分概念轉到了NEX 3上:側面只有一組壓感按鍵,既解決了瀑布屏不方便加實體按鍵的問題,還增強了整體感。
盤踞在手機邊框的電源鍵和音量鍵
這也是這款手機最令人驚嘆的部分。沒有實體按鍵,或者說盡可能減少實體按鍵的做法,此前只留存在概念機中。而vivo將這種設計推進到了量產(chǎn)機型中。這顆壓感按鍵按動時會觸發(fā)震感,有點像iPhone 7的Home鍵,明明按不下去卻能讓你有種按下去的感覺。
音量鍵則排布在解鎖鍵上下兩側,同樣是壓感設計。剛上手的時候鍵位還有些“不太容易摸到”,有時會同時按到電源鍵和音量減鍵造成誤觸截屏,不過熟悉一天之后就順暢了。而且壓感敏感度vivo預設了多個檔位可調,根據(jù)喜好和適應程度調節(jié)一下也就OK了。
習慣了之后這個按鍵有種愛不釋手的感覺
其余部分機身還有3.5毫米耳機孔(有HiFi)、Type-C接口、SIM卡插槽、底部揚聲器、頂部升降式結構、還有一顆故意做了隱藏的“真。電源鍵”。從曲面屏、整體性、屏占比這幾個三星旗艦的慣有優(yōu)勢來說,NEX 3都更進一步。非要說不足,可能217克的重量確實厚實了些,這也是和三星旗艦的不同之處。vivo為了全面屏和更大容量的電池,選擇犧牲手機重量,而三星則是保留打孔屏,讓機身更輕(Note10+重量為196克)。
這是設計上的抉擇,在有限的條件下達不到最完美的程度,那就必須有所取舍。
升降式鏡頭旁邊的耳機孔和備用電源鍵
屏幕:防誤觸和跌落表現(xiàn)是重點
瀑布屏在視覺上的加成不需要過多粉飾,從“全面屏”的概念誕生,幾乎所有手機廠商都在追求“正面全是屏”的效果。對此NEX 3達到了99.6%的屏占比(官方數(shù)據(jù)),而6.89英寸大屏,也因為曲面的關系讓手機變得苗條、趁手。從這個角度說,NEX 3確實有它獨到的地方。
NEX 3額頭盡可能宅
另外NEX 3還采用了最新E3材質的Super AMOLED屏幕,最低亮度1.9nit,激發(fā)亮度最高能達到800nit,這個亮度能保證在陽光下看清屏幕。另外E3材質相比上代E2來說能耗明顯更低,在高亮情況下省點更為明顯,配合ACL省電技術,兩者能給大屏更好的視覺與能耗均衡。此外它還擁有DC調光與HDR10的屏幕支持。
下巴還是略寬一些
當然,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還是屏幕這么“曲”,平常誤觸怎么解決?摔一下豈不是屏幕碎一地?
先說第一個問題,誤觸。實測過程中,NEX 3在典型豎屏操作和橫屏操作時幾乎沒有誤觸問題,單手握持豎屏狀態(tài)下,不論是移動圖標還是刷微博,都和2.5D玻璃屏幕體驗一致,橫屏打王者榮耀也很順暢。
其主要原因在于vivo在屏幕邊緣做了像素屏蔽優(yōu)化,日常使用時,兩側屏幕沒有特別的功能,包括觸控,僅僅是用來顯示。
“瀑布屏”邊緣的觸控優(yōu)化做得足夠好
不過顯然,都市人平時的“姿勢”一般都不太常規(guī),比如你臨睡前躺在床上,用雙手抓著手機,就有機率出現(xiàn)誤觸。當然這種情況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不多,也在可接受范圍內。
這手機要保護著用,別手滑
鑒于評測原因,跌落部分我們沒能做實際的測試。按照官方說法,NEX 3采用了比康寧硬度更高得肖特玻璃。在屏幕背面,玻璃蓋板之間都加入點膠增加緩沖,以0.02毫米為單位在玻璃和中框間反復調優(yōu),保證跌落抗性,也保證手感。這些數(shù)據(jù)一定程度上能給跌落保護做背書,但用戶還是給手機套個殼省心一些。
性能:力戰(zhàn)兄弟機型iQOO Pro 5G
先播一段參數(shù),vivo NEX 3采用驍龍855 Plus芯片+8GB運存+256GB機身存儲,并且采用UFS 3.0閃存,F(xiàn)2FS文件系統(tǒng)。在控制散熱提升性能的部分加入了iQOO Pro 5G使用過的液冷均熱板,續(xù)航上則采用了4500毫安時大電池,相應的快充規(guī)格為44瓦。
如果再算上5G,NEX 3在這套硬件的基礎上,可以說是絕對的旗艦產(chǎn)品。不服可以跑個分:
安兔兔跑分
實測NEX 3在安兔兔上的測試得分為44萬左右,處于驍龍855 Plus的正常水準,但距離同門兄弟iQOO Pro的48萬跑分,仍舊有分差。
具體到游戲環(huán)節(jié),王者榮耀穩(wěn)定在60幀以上水準,有時會出現(xiàn)波動,而在更為考驗性能和平精英游戲中,開啟HDR高清+60幀后NEX 3大部分時間保持了59幀,偶爾也會出現(xiàn)幀率跌落的情況。
《和平精英》幀率運行情況
發(fā)熱、續(xù)航作為手機性能的“隱藏屬性”,如今逐漸成為了購買者選購時更關心的指標。如果手機溫度過高不僅影響續(xù)航,也會影響手機性能,而且一款手機能不能踏實用一天、拿在手里燙不燙也是眾多用戶關心的問題。
NEX 3這套散熱效果還是可以的
vivo NEX 3使用了與iQOO Pro同款的“超導碳纖維液冷散熱Max”,它的液冷均熱板面積是普通熱管的4倍多,另一方面超導碳纖維,讓熱量定向傳播,導熱性能是其他界面材料的10倍左右。在之前我們評測iQOO Pro時就發(fā)現(xiàn)這套散熱系統(tǒng)表現(xiàn)不俗,這次NEX 3同樣如此。
最終實測表現(xiàn)與iQOO Pro類似,在一局20多分鐘的和平精英游戲后,測量NEX 3背部溫度,最高處42攝氏度左右,而且從熱成像儀能看出來,最熱地方集中在攝像頭下方,其他部分熱量分布相對均勻。
游戲過后溫度分布
續(xù)航環(huán)節(jié)我們在不插WiFi網(wǎng)絡下進行了:60分鐘1080P在線視頻播放、30分鐘微博、30分鐘抖音、30分鐘王者、30分鐘和平精英。全程各項分別耗電為:7%,3%,4%,7%,11%。3個小時操作后剩余電量為70%。整體表現(xiàn)足夠令人滿意。
關于5G:延續(xù)了iQOO Pro的那一套
在NEX 3之前,vivo子品牌iQOO已經(jīng)發(fā)布了5G手機,采用的是驍龍855+加高通X50芯片的5G方案。和iQOO Pro一樣,NEX 3同樣是這套方案,并且將iQOO Pro上的多種技術延伸過來。
這次vivo帶來了5G
其中最重要的三種技術就是6天線技術、天線解耦合技術及雙側邊分布式天線技術。根據(jù)官方說明,6天線技術可以讓iQOO Pro的5G天線性能提高10%-20%,由此大幅提升5G信號覆蓋能力;天線解耦合技術則是為解決多條天線的相互干擾問題;雙側邊分布式天線則是5G天線的布局,它將大部分5G天線放置在手機的側邊上端,從空間上避讓了人手的影響,防止“死亡之握”的問題。
除了上面三種技術,vivo還在天·線的多個觸點增加了鍍金金屬片,目的是防止長期使用后的天線性能下降。有了這些鍍金金屬片,即便是在極限工作環(huán)境下,也能盡量減少接觸面腐蝕或磨損的情況,保障天線性能的長期穩(wěn)定。
拍照:旗艦三攝 算法還有發(fā)揮空間
有“瀑布屏”、5G在先,拍照似乎已經(jīng)不是NEX 3的重點,但vivo依舊給了它一個旗艦的硬件基礎。首先NEX 3主攝是一顆6400萬像素鏡頭,他和此前Redmi Note 8 Pro上搭載的那顆一致,擁有1/1.7英寸大底,能夠獲得更多進光量和更豐富的畫面細節(jié)。
背部三攝
高像素主攝的好處除了上述理論基礎,還可以為后期創(chuàng)作預留空間。6400萬像素直出的照片分辨率尺寸夠大,足以支撐后期剪裁、放大調整。
6400萬像素直出放大牛身上的斑點細節(jié)更好(樣張上傳后質量有壓縮)
另外兩顆鏡頭,一顆是1300萬像素長焦,另一顆是1300萬像數(shù)超廣角。算上6400萬像素主攝,這三顆鏡頭組成的相機系統(tǒng)足以覆蓋大多數(shù)拍照場景,包括2倍光學變焦、超廣角和超微距。
NEX 3背部設計
超廣角拍攝樣張,畫面通透,細節(jié)也有所保留
這其中NEX 3保留了超廣角拍攝微距畫面的算法,即便沒有微距鏡頭也能拍出效果不錯的微距畫面。如今市面上許多三攝、四攝手機在搭載超廣角鏡頭的同時加入了微距鏡頭,如果廣角鏡頭在算法支撐下能實現(xiàn)微距拍攝,那么省下一顆微距鏡頭的位置何樂而不為呢?
微距樣張對比(同等距離拍攝,由于關閉微距模式后切換為主鏡頭而不是超廣角,所以畫面會顯得更近)
拋開硬件基礎,NEX 3在算法調教上依然保留了vivo的風格。暗光情況下對畫面亮度足夠,對高光抑制也較為出色,有時甚至不開啟夜間模式也能得到滿意的照片。在弱光條件下,照片噪點和涂抹痕跡略重一些。
夜晚即便不開啟超級夜景畫面亮度和高光抑制也做得不錯
黃昏樣張
弱光樣張,放大后噪點和涂抹痕跡略重(樣張上傳后質量有所壓縮)
總的來說,雖然拍照不是NEX 3的重點,但是vivo依然給了它當前最好的鏡頭組合,讓它足以應對各種拍照情景。和其他品牌旗艦機相比,NEX 3略有遺憾的是沒有通過算法將長焦鏡頭優(yōu)勢擴大,在2倍光學變焦之后就是數(shù)字變焦了,不過這一點到有可能通過后期算法來優(yōu)化。
逆光樣張
總結:在全面屏上突破的旗艦機
一個月三款旗艦機,這種節(jié)奏在此前并不常見。作為其中一員的,NEX 3確實有其難能可貴的一面。旗艦該有的性能速度、續(xù)航、散熱它有,先人一步的5G網(wǎng)絡它有。而以瀑布屏為核心,NEX 3正面回答了:黑科技能不能作為品牌基因走下去這樣的關鍵問題,同時在外觀設計上也有了更多突破。
如果說“拍照是華為的核心”,那從屏下指紋開始到如今,vivo一直在不遺余力的推進全面屏的設計,到了NEX 3這一代可以說給我們帶來了不小的驚喜。它不再像NEX雙屏版那樣有太多爭議,而是實實在在的視覺、觸覺上的提升。
之前我們評測iQOO Pro時提到,那款手機是“水桶機”上又加了5G網(wǎng)絡,那么這次的NEX 3則是在此基礎更加精致、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