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總是看到“XX風險降低多少多少”這樣的描述。但是風險這個東西,有點虛無縹緲。比如說懷孕之前3個月服用激素避孕藥與孩子患非淋巴細胞白血病風險增加95%有關,看著很嚇人,但這種病本身發(fā)病率就很低,增加了95%也沒多少。
說來說去,還是預期壽命比較實在。明明白白告訴你這些措施平均能延長多少壽命。比如每周三次茶與預期壽命增加1.26年有關,生活干預可延長糖尿病高危人群1.44年的預期壽命等等。不過影響最大的還是經濟因素,挪威收入最高和最低的1%男女,預期壽命分別相差13.8年和8.4年。
近日,布萊頓婦女醫(yī)院的Muthiah Vaduganathan和Scott Solomon等,把嚴格控制血壓的好處給量化了。研究顯示,相比于把收縮壓控制在140mmHg以下,沒有糖尿病的心血管高危人群,從50歲開始把血壓控制到120mmHg以下,可延長2.9年的預期壽命,而等到65歲或80歲再嚴格控制血壓,就分別只能延長1.1年和0.8年的預期壽命了。這一研究發(fā)表在JAMA Cardiology上。
嚴格控制血壓,越早越好!
高血壓這種疾病的歷史,說起來并不長。直到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因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猝死,人們才逐漸開始把高血壓當做一種疾病來看。直到如今,高血壓還是全世界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2017年,美國心臟學會(AHA)將高血壓的標準從原來的140/90mmHg下調到了130/80mmHg,患者人數(shù)直接翻倍。不少人都認為這一定是制藥公司的陰謀。不過要是從降壓的收益來看,這一標準對有些人可能還不夠嚴格。
在2015年發(fā)表的SPRINT試驗結果中,相比于常規(guī)的把血壓控制到140mmHg以內,心血管高危人群嚴格控制血壓到120mmHg以下,減少了25%的心血管事件,死亡風險下降了27%。
根據(jù)這一結果,研究人員推測,試驗中頭四年的嚴格控制血壓,平均讓每個人的預期壽命延長了13天。
那么嚴格的控制血壓,才多活了13天?
當然不能這么算,高血壓畢竟是一個慢性病,需要的是經年累月的控制,只控制4年肯定不夠嘛。而不同年齡的人預期壽命本就有差別,從80歲開始相比從50歲開始,本身就少了30年的血壓控制,能從中獲得的收益也大不一樣。
不同年齡的人嚴格控制血壓的收益到底如何,研究人員再次對SPRINT試驗進行了詳細分析。
這個SPRINT試驗,招募的是50歲以上,血壓130~180mmHg,無糖尿病的心血管高危人群,比如有過心血管疾病的人、慢性腎病患者、75歲以上老年人等等。
一共有9361人參與了試驗,他們平均年齡67.9歲,64.4%為男性。其中4678人被分配接受強化血壓控制,把血壓控制到120mmHg以下,其余4683人以140mmHg的血壓為目標,接受標準血壓控制。
在中位3.3年的試驗中,一共發(fā)生了365例死亡,還有390人發(fā)生了心血管事件。相比于接受標準血壓控制的人,不同年齡段接受強化血壓控制的人,存活率和無事件存活率都要更長。但在不同年齡的人,強化血壓控制的收益還是有很大不同。
年齡越大,嚴格控制血壓的收益約低
根據(jù)研究人員估計,一個從50歲開始接受強化血壓控制的人,預計還有37.3年的預期壽命,而接受標準治療的話,預期壽命就只有34.4年了,相差2.9年。而如果65歲或者80歲再開始強化血壓控制,相比標準治療就分別只能增加1.1年和0.8年的預期壽命了。
雖說哪怕到了80歲再開始嚴格控制血壓,也是有好處的,但能獲得的好處卻不多了。“多晚開始嚴格控制血壓都不晚”這句話,絕對不是拖延的借口。
不管是控制飲食還是運動,亦或根據(jù)需要服用降壓藥,都趕緊行動起來吧!畢竟小問題拖成大病這種事,奇點糕沒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