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還是從硬件配置說起。我拿到的版本是高配版,采用第六代酷睿i7-6600U處理器,2.8GHz主頻,16GB 內(nèi)存,512GB固態(tài)硬盤,配備英特爾HD520以及英偉達GeForce獨立顯卡。關于英偉達這枚顯卡我沒拿到詳細的資料,魯大師壓根看不到這枚顯卡, 而CPU-Z也沒多少信息,僅僅能看出有1GB的GDDR5顯存,猜測應為微軟定制。連接鍵盤的模式下重約1.58kg,低配版能輕一些,不過也要 1.52kg,分離為平板電腦模式則僅為726g,單就機身來說,比Surface Pro 4略輕60g。
除了處理器分為i5/i7以及不同容量的固態(tài)硬盤之外,Surfacebook采用13.5英寸3000*2000分辨率顯示屏,顯示效果在PC產(chǎn)品中算得上出類拔萃,是屬于可以讓你覺得驚艷的那種屏幕,像素密度267ppi如果不是字體渲染的問題一般見不到鋸齒,支持最多十點觸摸,此外還有500W/800W像素前后攝像頭。除此之外,還有前后雙立體聲麥克,以及前置雙揚聲器,支持杜比音效。
前置攝像頭支持Windows Hello
就設計理念而言,Surfacebook可以看成是早些年(大概十幾年前,如下圖ThinkPad X61)旋轉屏筆記本的延續(xù),盡管目前我們稱之為二合一產(chǎn)品。你可以通過不分正反的磁力Dock將顯示屏背對屏幕安置,這時就可以將電腦用于演示或者閱讀(盡管1.5kg的重量還是會限制你這樣做)。很多人第一眼見到Surfacebook時最不能接受的一點是它并不能像傳統(tǒng)筆記本那樣看似“嚴絲合縫”地合上,而是留出一個縫隙,就像一張紙彎過來一樣。此外,你也會發(fā)現(xiàn)這個多層轉軸并不能讓你把屏幕與鍵盤撐開到180度(沒錯,最大開合角度與大多數(shù)傳統(tǒng)筆記本差不多)。
老款翻轉屏ThinkPad,當年也被稱為Tablet
機身右側接口:miniDisplay,磁力電源接口
新形態(tài)的二合一的PC并不會像筆記本樣去設計按鍵——大多數(shù)外部按鈕設計會遷就于平板電腦形態(tài),所以電源鍵以及音量鍵被安置在屏幕頂端靠左(常規(guī)筆記本形態(tài)下來描述),3.5mm音頻接口則在屏幕右上角的側邊上。至于鍵盤底座,接口則為兩枚USB,一枚miniDisplay,以及一枚SD卡槽,外加磁力電源接口。
機身左側接口:兩枚USB,一枚SD卡槽
這里我要解釋一下這臺book的售價為何達到了兩萬RMB。到現(xiàn)在你可以試著理解一下:一臺無論從性能還是尺寸上都超越了iPad Pro(蘋果不是號稱有桌面性能么,那好,我大微軟就用上桌面級別的硬件配置,還帶上風扇了!)的“平板電腦”(沒錯,只是平板電腦就該賣一萬),外加,你以為的鍵盤部分可不止是鍵盤和觸摸板,其中還藏著一塊讓續(xù)航翻倍的電池(基本上PC模式下能超過10小時,平板模式?jīng)]測試,因為你基本用不到平板模式),以及英偉達的GeForce獨立顯卡。這樣說來售價其實是1+1=2的算術題,只是后面跟了四個零?!菊f到這里,索狗可能會淚流滿面,這種雙電池和“外接顯卡”的設計分明就是VAIO Z2時代的“創(chuàng)新”】
【另注:iPad Pro重約713g,12.9英寸,定價5888-7888元人民幣,Apple Pencil售價728元,Smartkeyboard售價1288元,整體打包下來售價在7904-9904元人民幣之間,想想看Surfacebook,基本上是針鋒相對,且微軟想要“魔高一丈”】
炫技性質的一件產(chǎn)品,往往最終也指向一個較為模糊的定位
微軟花了多年時間(超過兩年)做了一個超越iPad Pro同時售價又是iPad Pro的兩倍的東西。然而如同標題,這基本上可以看做是Windows陣營里的Chromebook Pixel,或者說,如同第一代Surface那樣的產(chǎn)品,【好吧這兩臺設備你們大部分人都沒用過,那我說通俗點兒,就是我知道如同當年這兩部設備一樣讓你你很向往,心里癢,但哪怕你已經(jīng)用器官換來了大把的銀子了我也不建議買,除非你打算做電子產(chǎn)品收藏,若干年后開個相關主題博物館什么的】共同點在于,這兩款設備都驚艷一時,都售價高企,都是豐滿的理想誕下的骨感的現(xiàn)實。
左:Chromebook Pixel;右:帶電源底座和藍光/獨顯擴展的VAIO Z2
這聽上去也許比較蠢,但假如你需要Surfacebook在大部分情況下扮演一臺筆記本的角色,那它毫無疑問偏重了——盡管只有1.5kg,還是重了,這完全是因為它“臉”小只有13.5英寸——如果是當成臺式機來用基本不挪動,那就當我沒說。盡管有媒體依據(jù)硬件方面的性能來為其重量進行辯解,但我始終認為對13英寸這個級別的筆記本電腦來說,便攜性永遠都是擺在首位的,不必說最近三星連15英寸的筆記本都做到了1.3kg。如果你看中的是性能,完全可以買個15英寸的XPS或者MacBookPro,甚至是17/18英寸的Alienware,而我也不會說什么“Surfacebook完美的平衡了性能和重量”之類的鬼話。性能和便攜性,一直都是兩條腿走路,誰在前誰在后,則取決于你的需要。
合起來側面是這樣的,這也是為什么會被稱為boo
細節(jié),達到了高端筆記本應有的水準
除了重量確實重,且擴展性一般(接口偏少)之外,鍵盤手感基本接近于MacBook Pro,Surfacebook鍵盤手感略松散,聲音略干。觸摸板采用磨砂玻璃,相對于Surface Pro 4又提升了不少,基本上與Mac的手感相當了,可惜依舊沒什么觸摸板手勢。另外鍵盤功能鍵區(qū)神奇地缺少了調節(jié)屏幕亮度的按鍵,盡管有自動亮度,然而我還是希望能按照自己的需要進一步做微調。
除此之外,諸如兩枚USB接口在睡眠狀態(tài)都無法為移動設備供電,喚醒后啟動不了Windows Hello之類的小毛病也不少,已經(jīng)反饋給大微軟。
長按鍵盤右上角向左第二枚按鍵,即可將顯示屏彈出變成平板形態(tài)。當它變成平板時,你會忽然覺得輕多了,而且邊框也比較窄,盡管窄邊框不太方便持握,然而看著舒心也就算了??吹贸鑫④浺呀?jīng)在平板上完全取消了窗戶徽標觸摸鍵,這樣一來整個設備可以隨心所欲旋轉。當SurfaceBook以平板形態(tài)出現(xiàn)在你面前時,相對更近距離地使用會讓你進一步驚艷于這塊屏幕的色彩和精細度。
然而,手寫筆原本可以做得更加酷炫
大尺寸平板和手寫筆的組合讓我產(chǎn)生一種錯覺,那就是生產(chǎn)力工具可能并不一定要配鍵盤——理想狀態(tài)下的確應如此,我幻想著可以擺脫“鍵盤+大腿”的魔咒,回歸用筆書寫文字,然而這在目前仍然行不通,這篇文章依舊是“鍵盤+大腿”的產(chǎn)物。配備手寫筆的設備,Surfacebook不是第一代,Windows 10也并非第一代支持觸摸的系統(tǒng),然而我卻沒能找到一款可以讓我用筆全屏手寫的輸入法,至少只能在OneNote里用也好。
Surface Pen在平板形態(tài)下可以被吸附在左側窄邊以及帶鍵盤接口的長邊總計三處,只要吸對了位置就比較緊。當筆與SurfaceBook吸在一起時我就在想,如果SurfacePen不是換電池,而是采用磁力吸在SurfaceBook上進行充電以及自動配對的話,那我壓根就不會看iPad Pro一眼——你不覺得Apple Pencil通過Lightning接口充電的主意蠢到超越了iPhone6身上的所有白帶么?可惜是我想太多,微軟依舊讓Surface Pen是換電池的設計,而且這枚電池并非常見的7號電池,而是一節(jié)4A電池。
單從產(chǎn)品的角度,SurfaceBook是一部讓人又愛又恨的設備。我欣慰于PC陣營過去這許多年以來二合一的設備終于做出了應有的模樣,同時也對微軟沒能一部到位盡善盡美感到遺憾。然而我更期待的是SurfaceBook的標桿作用,能激勵國際品牌如三星,將Galaxy Note系列手機上的手寫功能移植到旗下的二合一PC設備上,也鼓勵比如國內(nèi)品牌如E人E本,加入Windows陣營來,把手寫辦公早日集成到真正被用于辦公的PC產(chǎn)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