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 Xbox One 和 PS4 在硬件上非常相似,從多平臺游戲開發(fā)的角度上來說,開發(fā)跨多平臺的游戲應該不是什么大問題。在次世代主機身上,微軟 Xbox Series X 的 CPU / GPU 性能似乎較索尼 PlayStation 5 略強一些,而索尼更側(cè)重于高性能固態(tài)硬盤和可變頻 CPU / GPU 帶來的體驗改進。遺憾的是,這么做會讓多平臺游戲的開發(fā)工作變得不再那么簡單。
最新傳聞稱,對于第三方開發(fā)者來說,PS5 的硬件或許有些棘手。在近日的《Basement Radio Arcade》播客節(jié)目中,知名業(yè)內(nèi)人士 Jeff Grubb 也暗示了這一點。
此外 Jeff Grubb 給玩家打了一劑預防針,因為某些大型三方作品可能會讓他們感到有些失望:
索尼 PS5 使用了 SmartShift 技術,且許多人認為它與 Series X 在某些程度上相通。
然而作為一名開發(fā)人員,我不僅無法確定、還對這項技術感到一絲擔憂。
其作用是在 CPU 和 GPU 之間權衡性能表現(xiàn),但此前開發(fā)者確實不需要顧慮這些,尤其是在主機平臺上。
Jeff Grubb 補充道:至少在發(fā)布之初,開發(fā)者或?qū)Υ烁械接行殡y。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索尼或通過“必要的方式”來幫助開發(fā)者解決相關問題。
遺憾的是,目前我們看不出索尼有這么做的跡象,使之成為了癥結所在。因而當某些大牌作品上市時,比如《瘋狂橄欖球》、《NBA 2K》和《使命召喚》,可能都會在口碑上不盡如人意。
其實早些時候,知名卡普通內(nèi)幕爆料人 Dusk Golem 也提到過 PS5 很難在早期實現(xiàn)“真 4K”體驗。作為應對,開發(fā)者需要借助棋盤渲染和即時插幀等“假 4K”解決方案。
最后,由于 PS5 具有更新穎的技術,兩位爆料人都擔心該主機的售價會比 Xbox Series X 更貴(Grubb 猜測為 500 美元 / 約 2472 RMB)。至于索尼能否重演 PS3 時代的驚天戲碼,仍有待時間去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