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代理退保”類黑產(chǎn)屢禁不止,黑產(chǎn)組織宣稱可以“全額退保”,并以此慫恿、誘導消費者惡意投訴,意在從退保費用中謀取大額傭金。同時,這些黑產(chǎn)組織的“營業(yè)”手法幾經(jīng)異化,甚至將目光瞄向了保險消費者的個人隱私信息,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輕信“代理全額退保”騙局,個人隱私信息遭泄露
今年8月,溫女士因手頭急需資金周轉,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專業(yè)代理退保人員”,對方稱可以幫助將其名下保單全額退保,但需收取30%的服務費。由于是朋友介紹,溫女士很快相信了對方的說辭,在繳納“手續(xù)費”后,按對方要求提供了自己的銀行卡、聯(lián)系方式、身份證、保單信息等材料。
然而,還沒等到保險公司“全額退保”,溫女士卻陸續(xù)受到了大量垃圾短信和電話的騷擾,甚至還有了解其資產(chǎn)負債情況、推銷貸款和理財產(chǎn)品的。心生疑惑的溫女士撥打保險公司電話詢問退保進程,才被告知保險公司根本未收到自己的退保申請,此時撥打那位“專業(yè)代理退保人員”的電話,早已無人接聽,溫女士方才驚覺自己上當受騙。
這些從事“代理退保”的個人或團體打著“維權”幌子獲取消費者信任,并與消費者簽訂所謂的“代理維權服務協(xié)議”,要求消費者提供身份證、保單、銀行卡、聯(lián)系方式等涉及消費者隱私的敏感信息。除“代理退保”外,有的組織還從事信用卡套現(xiàn)、小額貸款業(yè)務,因此,輕信“代理退保”黑產(chǎn),除了失去正常保險保障風險、資金受損風險外,消費者個人信息資料存在較高的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惡意使用的風險。
關于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風險提示
針對“代理退保”黑產(chǎn)導致個人隱私信息泄露的問題,近日,上海銀保監(jiān)局發(fā)布《2020年金融聯(lián)合宣教系列·關于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風險提示》,提醒廣大保險消費者:
一、個人信息慎保管
消費者的身份證件、銀行卡號、支付密碼、支付二維碼、驗證碼等屬于重要的個人信息,務必妥善保管,切勿輕易提供。在必須提供身份證件的場合,可在復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有效期等內容,防止不法分子冒用個人信息。此外,消費者辦理各類金融業(yè)務時,銀行保險機構的工作人員均不會主動向消費者索取賬號密碼、支付密碼,消費者如果遇到需要提供密碼的情況,包括各種在線鏈接,請?zhí)岣呔琛?/p>
二、代辦業(yè)務需謹慎
向銀行保險機構申請辦理信用卡、貸款、理賠、退保等業(yè)務,甚至提出投訴時,通常需要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消費者應避免提供個人信息給不明身份的人員代為辦理。近年來部分不法分子以“代索賠”“代投訴”等名義,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在此過程中,消費者除需支付高額的所謂定金或服務費之外,還可能存在個人信息被倒賣或惡意使用的風險。因此,建議消費者親自辦理相關業(yè)務,確有不便的,可聯(lián)系對應機構進行咨詢辦理。
三、官方渠道享服務
消費者勿通過不明身份的人員、未知鏈接及二維碼下載的APP等購買或辦理金融業(yè)務,應通過銀行保險機構官方客服電話或營業(yè)場所辦理業(yè)務,APP則建議盡量通過手機自帶APP商城下載。此外,APP的手機權限不能輕易授權,否則也可能導致信息泄露,建議消費者謹慎授權的包括位置信息、麥克風、通訊錄、信息、通話記錄、應用內安裝其他應用等。
四、金融知識勤學習
隨著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的提升,銀行保險機構主動開展消費者宣傳教育工作的力度也逐步增強,通過各類線上線下渠道,開展豐富多彩的常態(tài)化宣教活動。消費者可通過關注銀行保險機構的網(wǎng)站、APP、微信公眾號等官方渠道,或在機構網(wǎng)點公眾教育區(qū)瀏覽等方式,主動獲取各類金融知識,提升風險防范意識。
特別提醒:本網(wǎng)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wǎng)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