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 年的科技行業(yè)繼續(xù)在飛速的變革、沉浮。蘋果作為當之無愧的明星企業(yè),在這一年里,展現(xiàn)了令人信服的產品、營銷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也有讓部分人唏噓的失望之處。
這一年,蘋果召開了2場新品發(fā)布會,發(fā)布了2款全新手機、2款平板電腦、一款One More Thing的智能手表,此外還有Apple Pay、iOS 8、Swift語言……這一年,iPad銷量下滑、iCloud泄露大批艷照、Tim Cook宣布出柜……
也是在這一年,蘋果的市值再現(xiàn)新高:按照當前的股價計算,蘋果市值約為6650億美元,與今年初的4750億美元相比,增加了近2000億美元。而這個成績得益于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的火爆銷量,盡管人們依然吐槽著這兩款手機不如前代產品好看。
Computer World用33個數(shù)據(jù)總結了蘋果2014財年的業(yè)績重點。這些數(shù)據(jù)基本覆蓋了蘋果旗下的所有產品。從這些數(shù)字中,也許我們可以看到2015年的蘋果。
iOS 和 OS X
1. 2014財年,蘋果售出了2.43億部 iOS 設備,和1900萬臺Mac電腦,這是蘋果史上最高的銷量。
2. OS X系統(tǒng)的流量為41%,OS X Yosemite的采用率已經超過了Windows 8。
3. iOS設備中,已經有63%裝配了iOS 8。
4. Tim Cook在最近一次的財政電話會議中說,目前全球約有1000萬名注冊的蘋果開發(fā)者。
Mac
5.2014年,在PC市場繼續(xù)縮水的情況下,Mac的銷量攀升了9.3%。
6.過去34個季度中,蘋果有33個季度保持市場份額增加的狀態(tài)。
7.在中國,Mac的銷量比去年攀升了54%。
8.蘋果現(xiàn)在是全球前五的PC制造商之一。
企業(yè)市場
9.企業(yè)市場中,蘋果占據(jù)了69%的已激活移動設備;占據(jù)了88%的app企業(yè)用戶。
10.98%的財富500強公司和93%的世界五百強公司在使用iOS的設備。
11.美國感恩節(jié)和黑色星期五期間,iOS設備的銷售占據(jù)總銷售額的22%,與此同時,Android設備占比6%。
12.9/10的美國企業(yè)“官方支持”蘋果的產品——iPhone(91%)、iPad(89%)、Mac(60%)。
iPhone
13.截止9月,2014財年iPhone的銷量是1.6922億部,較2013年的1.50226億部增長了12%。
14.2014年10至12月,全球五款最暢銷智能手機中,iPhone占據(jù)了四個席位。
15.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的銷量比例是3:1。
16.新款iPhone在銷售的首周就售出2100萬,把這些iPhone疊起來,高度是珠穆朗瑪峰的16.5倍。
17.在英國,iPhone 6購買者中有5%的人之前是Android用戶。
18.蘋果最大的競爭對手三星,被頻繁報道移動部門利潤出現(xiàn)下滑。
iPad
19.2014財年iPad的銷量為1230萬,相比去年1410萬銷量有所下滑。
20.12月,計劃購買一臺平板的用戶中,有55%的人有意選擇iPad。
21.在iPad Air 2發(fā)布前,有73%的美國消費者有意購買這款設備。
22.2014年9月,iPad創(chuàng)造了79.9%的北美平板流量。
23.北美教育平板市場中,iPad占據(jù)90%的份額。
24.iPad四年總銷量為2.37億部。
服務
25.iTunes連續(xù)7年保持每個季度營收增長10%,2014年營收達到了180億美元。
26.App Store營收的92%來自應用內購買。
27.App Store上線以來,應用下載次數(shù)已經超850億,但是,其中有23%的應用僅被使用一次。
28.移動支付市場中,盡管基于Android設備的方案壟斷,但是在支付250美元或更高額訂單的用戶中,愿意使用Apple Pay的用戶是其他支付方式用戶的3倍。
29.Apple Pay上線72個小時,全美有100多萬張信用卡在這項服務上被激活。
One More Thing
30. 100%。Global Equities Research的分析師Trip Chowdhry預測:“每一個iPhone用戶都將是Apple Watch用戶。”
其他
31. 蘋果在全球有437個零售店,這些店每天共有100萬人次的觀光量。
32. 蘋果員工中70%為男性,30%為女性。7%的蘋果員工為黑色膚色,11%為白色膚色,15%為亞洲人。
33. 330 萬iOS用戶聽過了蘋果免費提供的U2專輯。
題圖來自:cultofmac.com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