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幀數低,剪片卡半年,想升級電腦奈何硬件價格已經沖出太陽系。
這時二手市場進入了你的視線:幾百塊的ROG、大雕、GODLIKE超神板,幾十塊的360水冷,還有各種便宜到不敢相信的顯卡…..
在這里你能享受到比一手商品低得多的硬件價格,但畢竟是用過的東西,誰知道上一任主人對它做過些什么事情呢?
大家撿漏時關注的硬件無非就那幾件:CPU、顯卡與內存,這幾樣能直接帶來巨大性能提升的硬件確實很受青睞,但也是踩雷翻車的重災區(qū)。
今天就帶大家看看在“撿垃圾”的時候會踩到什么雷。
本文將會分開兩部分來講,先講最容易踩雷的CPU、板卡與內存硬盤,再講那些不怎么容易踩雷的。
高危部分:CPU、板卡、內存硬盤
CPU
CPU翻車的概率應該是DIY硬件中最小的了,就算它是二手三手幾百手,頂蓋字都磨沒了,只要底部電容和觸點完整無破損,理論上隨隨便便用個幾年不是什么大問題。
CPU雖然非常脆弱,稍微有點觸點磨損,磕角就可能會出現以下問題:
1、不認雙通道內存只認單通道
2、不支持PCIe插槽,整條通道不能用
3、頻率不穩(wěn)定,頻繁死機等
但如果沒有以上損壞,它就是主機里最耐用的一個硬件。而處理器中,最保值的莫過于英特爾的CPU,目前比較合理的說法是這樣:
因為AMD換代不用換主板成本低,大家升級都直接換新,舊的自然就沒人要。Intel換代要換主板,而且每次新主板都死貴,換代成本太高,想花小錢提升就只能換同代高級U。所以造成保值。
就算你看到賣家的實物圖也不能掉以輕心,可能就在你付款購買后,由于運輸過程中的暴力操作及顛簸,導致背面電容掉了幾個或者針腳斷了一兩根(AMD處理器),雖然可以上機點亮玩游戲,但以長期使用的情況來看,這種“殘疾處理器”的壽命與穩(wěn)定性其實是非??皯n的。
前段時間,某寶X龍科技就爆出了其二手處理器都有不同情況的掉電容情況,且所謂的“保修貼”還貼在了背板電容區(qū)域處,讓普通消費者不敢輕易動手驗證,撕掉就意味著沒保修,不撕掉又不知道里面有沒有掉電容。
所以玩家在淘CPU時,建議是線下面交為最靠譜方式,在平臺購買的話可以找老司機問問哪間店鋪靠譜,快遞到手一定要當場打開驗證CPU的完整性,如果有以上的缺角掉電容問題直接拒收就完事了。
板卡
板卡就是主板與顯卡,因為板載的元件巨多,在二手硬件中翻車概率最高,之所以歸類在一起講是因為它們有太多共同的翻車點,大家只要學會這一招就能同時鑒別兩種硬件是否靠譜了。
首先要說的就是劃線板。劃線板就是字面意思,在PCB板上有劃痕的板子。
這種板卡上的劃線是不是人為造成的不好說,有可能是板子報廢,人為劃花PCB防止二次出售,又可能是傳輸途中與其他東西剮蹭劃出來的。
不過只要是有劃痕,那PCB的線路就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影響,輕則影響信號穩(wěn)定性,重則電路直接被劃斷,板卡變成半殘疾狀態(tài)。應對這種情況沒啥說的,當面驗貨,有劃痕拒簽就行了。
然后就是水洗板,也是顧名思義,用洗板水洗過的板卡就叫水洗板。
維修主板用的洗板水有個名字又叫香蕉水,也就是天那水。
主要成分是二甲苯,揮發(fā)性極強易燃易爆有毒,是危險品,主要是因為有較濃的香蕉氣味,所以叫香蕉水。
正常情況下,洗板水(天那水)是拿來洗掉維修主板時遺留的焊膏、焊錫等廢料,而某些二手商販回收回來的板卡由于積灰太多,要翻新出去賣個好價錢就需要用洗板水洗掉灰塵,讓板卡賣相更好。
而更有甚者,為了省下洗板水的成本,直接拿水管就對著板子沖,我還印象深刻記得在數年前,天河崗頂電腦城那邊還生意興旺的時候,石牌村里就有人用大盆裝主板,拿著水管一塊塊板洗。
雖然有人實測過,洗完晾干就可以上機使用,但洗的過程中水與金屬與空氣接觸難免會出現氧化,并且這些來路不明一堆灰塵的板子也可能存在著一堆暗病,靠譜程度堪憂。
要分辨水洗主板,說實話有點難。用天那水洗的可能會有股濃烈的香蕉味,這個比較好認出,而用自來水洗的就只能從外觀上分辨了。
一般來說,如果型號較老的主板外觀非常新,一塵不染的那種,那90%就是水洗板無誤了。
除了以上這些情況外,還有一種就是維修件。
跟劃線板類似的情況,但這個要好一點,起碼給修過了,但后期修補的操作還是會存在不穩(wěn)定的因素。
而有些奸商會在維修后的位置貼上易碎貼,就當是保修憑證了。跟CPU掉電容同理,你撕了就沒保修,不撕不知道是不是維修件。
所以,能發(fā)現就最好,立刻退貨,發(fā)現不了也沒辦法,建議找個老司機帶路吧。
顯卡
前面說完板卡共同雷區(qū)后,這里就單獨說說顯卡。顯卡目前有兩個雷區(qū):礦卡(嚴重),刷BIOS卡(較少)。
礦卡,是虛擬貨幣誕生后催生出來的一樣產物,依靠顯卡的算力獲取虛擬貨幣的過程就叫做挖礦。由于這個過程顯卡都處于高負荷運作狀態(tài),連續(xù)挖礦1個月的顯卡可能比日常玩了三年游戲的顯卡還要不穩(wěn)定。
要避免買到礦卡,在入手前你就可以預先鑒別了:二手平臺賣家有時會說“出售XX顯卡,有十幾張幾十張,量大優(yōu)先”這樣的,很可能就是礦場倒閉賣卡回血的??吹竭@種大家繞路就行了。
而從型號入手,我們也有比較明確的一套方法來選擇:新卡很少礦,N卡9系與7系無礦,A卡大部分都是礦(也就N卡9系可以選一下了)。
如果入手顯卡后想自行檢驗一下,這里也有個簡單粗暴的方法:直接將顯卡翻到背面,看核心背面的元件是否發(fā)黃,如果顏色較黃就證明這張卡已經快壽終正寢了。
最后簡單帶過一下假卡,在9800GT那個時代,次卡刷BIOS刷成性能強的卡的型號這種現象比較常見,但現在很少有這種卡存在了。
要鑒別也不難,GPU-Z和GPUInfo都有檢測真假卡的功能,打開軟件后如果是假卡就會提醒。
中等風險:內存、SSD、電源
內存
內存和CPU性質差不多,只要不存在掉零件劃花等情況,不容易用壞,所以內存的價格也非常保值,素有“理財產品”之稱。
所以買內存,淘二手和買一手的價格差的不會很多,偶爾你還能從二手市場找到曾經出售過的特別厲害的內存條(比如3200 C14的芝奇幻光戟)。
在二手市場,你還不會遇到挑選的麻煩,這里舉個例子:芝奇幻光戟的顆粒型號非常多,3200 C16有MFR顆粒、CJR顆粒和AFR顆粒之分,如果在一手電商那里買很大幾率就要“摸獎”,但在二手市場買很多賣家都會分好型號出售,挑選就更加方便了。
主流品牌內存都是“終身質保”,只有雜牌才保修3~5年,購買時只要檢查外觀無“掉電容”、可以正常上機點亮、頻率及容量參數正確一般就沒啥隱患。
另外,還需注意有些“AMD專用條”的存在。一般正常的合格內存用的是8bit顆粒,一面8個顆粒(芯片),合計64bit,稱為1rank;雙面的128bit,稱為2rank。
以金士頓為例,雙面內存比單面內存在游戲速度上快5%以上。
而AMD專用條采用4bit顆粒,單面只有32bit,雙面只有64bit,比正常的內存位寬少一半。性能下降得更加恐怖。
而集成顯卡或者APU,對內存帶寬要求是決定性的,同樣用APU,用AMD專用條和正規(guī)雙面內存,性能下降可能達到20%或者更高!
SSD
某種程度上說,固態(tài)硬盤也有顆粒,和內存是差不多的東西,但因為它具有壽命這種說法,所以選擇固態(tài)硬盤要比選擇內存要更加慎重。
需要注意的是,固態(tài)一旦損毀,數據全無,幾乎沒有恢復的可能,保修也不能幫你找回數據,頂多給你換個新的。
所以買固態(tài)千萬不要選雜牌,尤其是挑選二手時,盡量選大品牌(如三星、英特爾、浦科特等)使用時間較短、或者二手的企業(yè)級固態(tài)。
不過,如果數據比較重要,還是建議及時備份到機械硬盤/移動硬盤中穩(wěn)妥。
電源
電源其實不太建議買二手,這東西關乎整臺電腦的穩(wěn)定運行,還是建議買全新為好(尤其是低端電源)。有些高端一些的型號如果能淘到二手那也無妨。
最低風險:機箱、鍵鼠外設
機箱
機箱這東西沒什么講究的,你甚至可以拿一個鞋盒做機箱。
不過真要淘二手機箱就要注意下快遞會不會暴力運輸,到時機箱本來是方的給砸成扁的就搞笑了。
鍵鼠外設
鍵鼠外設講究的地方也不多,都是消耗品,更何況淘人家用過的鍵鼠回來,鼠標沾了一大片手汗?jié)n,鍵盤里面一堆頭發(fā)餅干零食碎,也是不建議淘二手。
總結
新硬件貴買不起,這是現在很多大眾電腦用戶都面臨著的問題,而單論玩游戲而言,幾年前的4代i7就足夠滿足現在的3A大作要求了。
超大陸大學時候裝的4790K+M6G+GTX 1070到現在用了快三年了,1080P玩游戲依舊沒有大的瓶頸。
但實惠歸實惠,“撿垃圾”時候你不小心踩到的雷只會多不會少,所以有這方面意向的朋友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在下手購買前掃好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