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時候隨著東芝西數(shù)、Intel等一眾原廠顆粒廠商宣布進軍QLC閃存市場,關(guān)于閃存顆粒的討論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其實,關(guān)于SSD的爭論還遠不止于此,比如各種接口對速度的影響、理論跑分、壽命等等,造成爭論的一個原因就是大家對SSD還存在一些模糊或者錯誤的認知。本著實用主義的原則,筆者下面就來聊一聊在選購SSD時容易走進的誤區(qū)以及應該遵循的方法。
1、M.2 SSD一定比SATA SSD快?
在大家的固有印象中,采用M.2接口的SSD就一定比SATA 3.0接口的SSD快,這從兩者的理論帶寬中就能看出來。M.2接口的SSD分為兩種,一種是Socket 2,一種是Socket 3,Socket 2支持SATA和PCI-E 3.0×2通道,Socket 3支持PCI-E 3.0×4通道,我們知道每條PCI-E 3.0的帶寬是8Gbps,所以即使是半速的PCI-E 3.0×2也比SATA 3.0接口6Gbps的理論帶寬快1.6倍。
M.2 SSD的兩種接口
當理論帶寬的美好照進實際體驗的現(xiàn)實中的時候,走PCI-E 3.0×4通道的M.2 SSD還能如愿比SATA SSD快嗎?答案是否定的,實際體驗并不以理論帶寬的速度為準。相信大家在聽到這個結(jié)論的時候一定會很吃驚,筆者當初在測三星960 PRO的時候也是很困惑,加載《古墓麗影:崛起》以及開機的時候960 PRO并沒有比英睿達的MX300快,有時反而還會慢。很多網(wǎng)友也反映在日常使用中,走PCI-E 3.0×4通道的M.2 SSD并沒有比SATA 3.0的SSD快。
2、跑分高=速度快?
我們在挑選SSD的時候總會相信各種跑分軟件,把“跑分高=速度快”奉為圭臬,這其實是一種夸大數(shù)據(jù)作用的錯誤認知。筆者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M.2 SSD看似三五倍于SATA SSD的讀寫速度,但在實際應用中這種成倍的速度差距并沒有完全展現(xiàn)出來。
CrystalDiskMark順序讀寫
CrystalDiskMark隨機讀寫
舉個例子,在我們之前的測試中,三星960 PRO 1TB的順序讀寫分別可以達到3514、2180MB/s,隨機讀寫分別是49、234MB/s,東芝TR200 240GB的順序讀寫分別可以達到561、500MB/s,隨機讀寫分別是30、99MB/s,960 PRO的順序讀寫基本是TR200的5倍,隨機讀寫是2倍。
3、MLC一定比TLC好?
SLCMLCTLCQLC閃存顆粒特性
從SLC、MLC、TLC再到最近的QLC,每當一種全新的閃存顆粒出現(xiàn)的時候總會伴有這樣一種聲音:XXX沒有之前的好!XXX壽命短!XXX速度慢!誠然,10K P/E的MLC的確比100K P/E的SLC壽命短,3K P/E的TLC的確比10K P/E的MLC壽命短,但是,即使是目前P/E次數(shù)最少的TLC,你真的能把它用完嗎?恐怕在你更換新的SSD之前這塊TLC NAND的SSD還能正常服役吧。還是那句話,過度夸大理論數(shù)據(jù)的作用只能讓你陷入“唯數(shù)論”的旋渦。